「同樣 20 坪,為什麼他報 120 萬、我卻被開到 180 萬?」
報價差異往往藏在細節裡。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常見 7 大報價陷阱,並示範如何透過 建材計算機 App 快速比價、精準議價,守住每一分預算。
一、陷阱總覽
陷阱 | 痛點說明 | 快速破解 |
---|---|---|
1. 模糊材料規格 | 只寫「木地板」不註明厚度、耐磨層 | 在 App 選擇具體規格(例:SPC 5 mm),下載明細對照 |
2. 數量藏水分 | 施工面積灌水 5–10 % | 量尺後輸入實際坪數,系統自動算出合理用量 |
3. 人工費疊加 | 將雜項拆成多筆收費 | 以「項目成本展開表」檢查是否重複計價 |
4. 追加項目不透明 | 開工後臨時加價 | 先估「可能追加」項目,列入預備金 10 % |
5. 套裝價低報高收 | 低價吸引,完工時再補差額 | 用 App 市場均價比對,超出 15 % 立即詢問原因 |
6. 保固條款不清 | 保固範圍含糊,維修另計 | 在合約列出材料型號與保固年限,留下截圖存證 |
7. 單純工資不含料 | 「清工」報價不含材料費 | App 估價時切換「清包」與「半包」模式,確認差額 |
二、案例解析:從 150 萬砍到 115 萬的關鍵
- 屋主背景:台北市大同區 25 坪中古屋
- 原始報價:150 萬元(全室翻新含系統櫃)
- 操作流程:
- 在 建材計算機 輸入實際 24.8 坪 → App 建議總價 128 萬元
- 發現系統櫃板材由 E1 級 升級為 E0 級 後仍低於原報價
- 與設計師逐項對表,砍掉重複收取的搬運費 2.5 萬、材料價差 8 萬
- 最終簽約:115 萬元,省下 35 萬(23 %)
- 屋主心得: 「有明細才有底氣。只要敢問『這項為什麼比市場價高?』,價格就下得來!」
三、手把手教學:用 App 比價只要 5 分鐘
- 準備資料
- 建築圖或手量尺數據
- 想要的裝修項目(可先勾全選再刪減)
- 輸入&勾選
- 在「坪數」欄位輸入到一位小數
- 材料下拉選單可即時查看市場均價
- 下載預算表(CSV/PDF)
- 與設計師/工班共用,要求「依同規格重新報價」
- 議價對照
- 使用「比較模式」疊圖檢視前後價差,鎖定降價點
- 儲存方案
- 後續修改尺寸或材料,系統自動計算差異,避免口頭追加
四、專家建議:議價前必做的 3 件事
- 至少比三家:拿著同一份 App 明細比價,避免規格不對等。
- 保留群組對話紀錄:LINE/Email 溝通留圖存證,防止事後爭議。
- 訂金不超過 20 %:確保工班按進度收款,降低停工風險。
五、常見 Q&A
- Q:預算還沒定案,可以先用 App 試算嗎?
A:可以!輸入基本坪數與常見材料即可得到「區間價」,之後再逐步細化。 - Q:App 明細能作為合約附件嗎?
A:建議將 PDF 版列印簽章,與設計合約一起裝訂,確保雙方認可。 - Q:追加項目怎麼算?
A:App 有「變更單」功能,可即時加入追加項,並重新匯出總價。
六、結語:先比價,再開工
裝修的「不確定成本」往往來自資訊不對稱。把握 透明報價 → 確認規格 → 簽約前比三家 這三步驟,再搭配 建材計算機 實時查價,就能大幅減少預算爆表與爭議風險。立即下載 App,做個有底氣的屋主!
Leave a Reply